初創(chuàng)業(yè):敢于放棄,成就未來
閩商是中華民族一個與眾不同的商幫。世界華人圈中領風騷立船頭的,大都是閩商中的精英。他們所留有的口碑不僅在于開基創(chuàng)業(yè),白手起家,更是在于“敢想、敢做、敢成功。”這七個字!王金鳳也不例外,他沒有資深的學歷,沒有顯赫的背景,靠的就是智慧的大腦和兩只巧手,靠的就是努力、執(zhí)著與拼搏的勇氣和魄力。
王金鳳出生于福建南安洪瀨鎮(zhèn)一個偏遠小山村,父親以養(yǎng)鴨為生,母親勤儉持家。他們生育了三個兒子,王金鳳是老二。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從小就吃盡了人間百苦。在父母親的教育下,王金鳳從小就秉承閩南人吃苦耐勞的美德,年僅6歲他就成為家里的一個勞動力,在生產隊養(yǎng)兩頭牛,每天掙6個工分,撿柴、喂豬,幫家里干力所能及的農活。有一次他被牛繩拉進水塘,差點被淹死……。
王金鳳的父親體弱多病,經常咳嗽,在他十幾歲的時候,父親帶著對兒女的無限牽掛和眷戀,在病痛中撒手塵世。
父親的去世,給原本拮據的家雪上加霜,所有的重擔都放在他瘦弱的母親和幾個孩子身上。有時候連續(xù)一個星期都沒米下鍋,只吃地瓜。春節(jié)那天,他們向賣肉的賒半斤豬肉過年。當時他十三四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家里實在沒有吃的東西,挖生產隊收完剩下的花生來充饑。從那一刻起,王金鳳就長大了,他知道了什么叫艱苦,發(fā)誓要出人頭地,再不過這種饑餓的日子。
王金鳳時常說: “我自小與土地耳鬢廝磨,深深懂得:一草一木、一花一穗,皆拜土地所賜。土地貧瘠則草木不榮,土壤肥沃則五谷豐登。”他在自己的心中牢牢地銘刻著:要奮斗,要努力,要成功,要回報故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
因家庭貧困,15歲的王金鳳出門到福建清流跟一個泥瓦師傅當學徒,從小工干起,拌砂漿、挑磚等。他回憶說:“那時候師傅每個月給兩毛錢零花錢,忙活一年才給30塊工錢,第二年才給50塊工錢。”
也許對別人來說,這意味著抱怨。但是,王金鳳的心態(tài)卻是積極的,因為他明白一個道理,要想掙更多的錢就得盡快成為師傅。他不計較一時的得失,虛心向各工種的師傅學習,給他們幫忙打下工,五年以后他成為建筑公司的技術能手,一個月600塊錢。
在1984年代初,600塊錢可是個大數字。按一般人的想法,做到師傅應該心滿意足了,有門路的甚至可以以此為階梯做“包工頭”。但是,對于王金鳳來說這些都是奢望,因為他一沒有背景,二沒有經濟基礎,要想實現更大的理想,更高遠的目標只能另尋出路。
正是帶著這樣的目的,1984年他毅然放棄每月600塊錢的薪水,到廈門華麗裝修公司當一個每月165塊錢的小工。那時中國裝修行業(yè)剛在國內興起,就像最初當泥瓦工那樣,王金鳳拿出自己的休息時間幫師傅們鋪地毯,貼墻紙,如饑似渴地偷師學藝,四年之后全面掌握了裝修、設計等技術。
成功在于不倦的追求。到裝修公司的第五年,學到一身絕技的王金鳳開始獨闖江湖,在家鄉(xiāng)獨自承攬裝修工程,這樣一干就是六年,成為泉州地區(qū)有名的室內裝飾專家。
在王金鳳為客戶精心裝修設計與施工的同時,也引起了他的思考:“裝修做到極致也沒有辦法讓整個空間達到完美”。他認為空間裝飾最終的靈魂是家具的配置,必需有高檔家具與其搭配,才能體現完美的效果。當時高檔家具依賴進口,且價格非常昂貴。所以,王金鳳又立下一個新的目標,決定放棄十年裝修心血,轉行進軍家具領域,確定目標為“做中國最好的家具,與世界家具水平同步”。
但當時中國高端家具寥寥無幾,更沒有品牌意識,他又是“隔行如隔山”,怎么辦?這又是閩商的一個特質,確立目標之后,就不顧一切,全心投入!
在進入家具市場之前,他對企業(yè)產品定位進行了深度分析:泉州地區(qū)家具行業(yè)沒有形成市場,單靠一家或幾家企業(yè)支撐很難形成氣候,因此要進入家具市場,就要另辟蹊徑。于是他創(chuàng)造性對市場進行了細分,開辦了全國最早的酒店家具專業(yè)工廠。酒店家具屬于酒店工程體系的一部分,可以獨立運營。
1995年,創(chuàng)立森源酒店家具有限公司和森源木業(yè)有限公司。為了做中國頂級家具,他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向世界上最領先的國家學習。于是他決定到“世界家具設計之都”意大利“朝圣”。王金鳳只身踏上了到異國他鄉(xiāng)求索之路,他走訪參觀了很多工廠,認真學習他們的每一個先進工藝。普通人初到異鄉(xiāng),總有一種孤獨感,但是王金鳳忘情地在這個家具的圣殿游歷,竟然連孤獨都忘了。
就是依靠這樣的勤奮,他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積累了生產、銷售、管理的整套經驗,成為聞名遐邇的家具生產、設計的奇才。這一過程,磨礪了他的精神和性格,培養(yǎng)了他敢于拼搏的意志和勇氣,樹立起他堅強的信念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