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至今,廣州市工商局、市消委會通過12315了解到,家具消費中產生的申(投)訴舉報電話數量激增,同比增長近三成。其中,去年第一季度增長尤多,同比增長超五成,僅次于手機,排名第二。12315的統(tǒng)計數據表明,家具類投訴中產品貨不對板、商家不按時送貨、不履行約定進行保修等問題最突出。消協(xié)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幾大問題如今依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近年,市場上新的家具品牌也在不斷增多,問題隨之而來,很多返券要購買數千元才能用100元。為了花出去一點返券,你可能要付出數千元的現金。今年“3.15 ”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確定“消費與服務”為年主題,其最根本的核心,就是關注民生。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經過一年又一年的維權,家具市場品牌依舊魚龍混雜、質量良莠不齊、售后毫無保障,遇到糾葛和麻煩,還是業(yè)主跑斷腿、磨破嘴,商家一推再推,甚至久拖不決。記者從12315獲悉,家具類消費品的申(投)訴數量有增無減,一方面說明家具消費的有增無減,一方面也透露出家具質量的確堪憂,同時也暴露出家具三包的缺失及其對廠商誠信的拷問。
問題還是那些問題,難道就沒有解決的辦法?
偷梁換柱質量問題突出
彭小姐在芳村花鳥市場旁邊百年好家具的圣木雅買了一套沙發(fā),銷售小姐當時承諾整套沙發(fā)是全牛皮,并出示其他貨品的送檢驗單給彭小姐看,還承諾三個月內可退貨,于是交了880元的訂金。后來發(fā)現該店的沙發(fā)只有座位是真皮,其他部分不是牛皮,和當時承諾的情況不符,要求退還訂金,商家拒絕。
2月21日,何先生在××家居買了一張799元的帆布沙發(fā),貨物運到家后才發(fā)現沙發(fā)散發(fā)出一股酸味,懷疑是里面的海綿散發(fā)出來的,并導致喉嚨有痛感癥狀,就醫(yī)后醫(yī)生稱是吸入甲醛導致的。后與該店協(xié)商要求退貨,該店表示肯退。何先生覺得其態(tài)度很差,一怒之下要求該店額外賠償醫(yī)療費。
消協(xié)說法:雖然迄今尚未有權威的銷售數量發(fā)布,但聯(lián)邦家居、康耐登等幾大品牌均透露,2009年,中國市場的家具銷售總量有增無減,幾大品牌的增量均在30%以上。廣州市消協(xié)一位負責人表示,申(投)訴量隨著銷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他們的預料之中。如果家具的生產銷售廠商能夠做好售后服務,許多糾紛就不至于鬧到消費者到處投訴討說法的地步,然而偏偏許多廠商售后服務不到位,導致矛盾激發(fā)。
深度剖析:一位業(yè)內資深人士透露,家具市場存在監(jiān)控盲區(qū),是家具投訴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家具生產企業(yè)的市場準入規(guī)則不健全,以致手工式作坊遍地皆是,上規(guī)模上檔次的企業(yè)卻不多。另一方面,對家具生產企業(yè)的產品質量監(jiān)督也相對薄弱,導致企業(yè)缺少必要的管束和壓力。
近兩年,家具甲醛、苯超標的現象依然存在,特別是一些不知名品牌的產品。記者了解到,目前,消費者要檢測家具甲醛含量,檢測費要800元左右,而且檢測是破壞性的,消費者需承擔所有風險。還有一些廠商為了牟取更高暴利,采取偷梁換柱法,把合資家具當進口家具賣,一套2+1中外合資沙發(fā)只要1.6萬元,如果是純進口的歐美家具可以標價7萬~8萬元,相差4到5倍;有的在展廳擺放的是進口家具,送到消費者家里的卻是國產貨。
記者支招:首先,消費者最好盡量選擇較大的賣場和較知名的品牌,若聞到怪味,最好不要購買。在購買家具時,消費者要仔細了解生產廠家的信譽、家具名稱、材質、規(guī)格、型號,不法廠商經常在材質上玩花樣坑人。買賣要有明確的書面約定,不能及時交貨的應簽訂由工商部門監(jiān)制的買賣合同,索取以家具市場名義開具的稅務機關認可的發(fā)票。
購物返券——商家促銷貓膩多多
記者從12315了解到,去年五一、十一黃金周,家具商場大力進行促銷宣傳,很多商家打出滿2000元返券1000元的口號。有賣場營業(yè)員透露:本次滿2000元返1000元的活動,拿返現1000元計算,商家承擔720元,賣場承擔280元。但賣場承擔的費用從何而來?其實也就是商家租金。
細心的消費者不妨算一筆賬:按“滿2000元返1000元”的返現讓利方式計,商家一年至少有四波返現活動,而且優(yōu)惠幅度一次大過一次,那么一年下來的讓利幅度絕對不下幾億元。商家如此派發(fā)紅包,從年頭到年尾,如此高的返現金額,最終還能“有利可圖”嗎?結果可想而知,羊毛出在羊身上,促銷返現處處暗藏“陷阱”。
消協(xié)說法:這類“陷阱”雖然在申(投)訴中的比例很少,但在咨詢類中占比很大。主要原因是消費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經跌落陷阱。
深度剖析:返現促銷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暗折改明扣,價格抬高的幅度在15%~25%不等。比如某一品牌家具,平時購買的折扣是6折,參加活動時折扣卻是8折,而且很多返現或者返券都指定購買某些不打折或者折扣很低的商品。
記者支招:需要提醒消費者的是,商品要以最終買到的實價為基準,千萬別被大額促銷所迷惑。不少消費者會被促銷標語所誤導,簡單地認為2000元返1000元就是5折,其實不然,首先返現有門檻,一定要滿2000元才能返,而減去的1000元只有在2000元的基礎上才是5折。如果平時就是5折呢?消費者就上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