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8日,一場以“光”為主題的新媒體互動藝術展在深圳國際藝展中心iADC設計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的靈感來自建筑的設計理念,iADC設計博物館是由華人建筑大師嚴訊奇先生操刀設計,建筑外觀上采用了“打開的盒子”的核心設計理念,通過內部空間與“光”的協(xié)作,為iADC設計博物館帶來與眾不同的變幻與生機。
此次展覽展出7名國內外新媒體藝術家?guī)淼?4組作品,通過不同的形式、材質與媒介表達各自對光影世界的詮釋。
裝置作品《光的彼岸》和《一噸彩虹》帶來強烈的色彩沖擊,出自新銳跨媒介藝術家顧奔馳之手,藝術家在現(xiàn)場用上千根色彩纖維構架了一個莫比烏斯三角形的紅色世界,線與線之間的纏繞和穿插,隱喻著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宇宙之間的關系。
顧奔馳作品:《一噸彩虹》
顧奔馳作品:《莫比烏斯》
愛爾蘭新媒體藝術家David Keohane帶來的投影裝置《輪廓-樸木》和激光裝置《量子糾纏》?!读孔蛹m纏》將一系列關于貓的激光動畫投射在墻上,貓是量子力學領域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的象征,動態(tài)的貓成為靜態(tài)方程式的組成元素,他們是活著的,也是非活著的——就像薛定諤定律中的貓一樣,藝術家David受到薛定諤定律啟發(fā)創(chuàng)作了這幅作品向量子理論領域致敬。
David Keohane作品:投影裝置《輪廓-樸木》
David Keohane作品:激光裝置《量子糾纏》
藝術家計文于創(chuàng)作的《畫出此時此刻躺著的陽光》是向印象派致敬之作,他用極其理性的方式用畫筆記錄了一天之內陽光在不同時刻的變化與色彩。
計文于作品:《畫出此時此刻躺著的陽光》
進入展廳的暗室空間,三維立體書法創(chuàng)始人、藝術家麻進在這里展示了由他首創(chuàng)的三維立體書法作品——即同一個雕塑,從不同的面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字,是中國傳統(tǒng)書法與當代3D建模、打印技術和光影的完美融合,其中作品《瘦人》用數(shù)字建模技術,融合了賈科梅蒂的作品“行走的人”與宋徽宗的瘦金體“瘦”,創(chuàng)造了一次東西方文化穿越時空的結合體。
麻進作品:《突破》
女性藝術家吳曉娟的《光之劇場》系列作品也在暗室展出,她用幻光材料和光纖組成了一個視覺絢麗的空間,她認為光的存在是短暫的,從簡單到復雜,令我們熟悉也陌生,如同家人,各自獨立而又彼此溫暖而共存,所以她用光記錄情感,收藏心中的理想之城。
走出暗室,來到展覽第三部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當代玻璃藝術家秦嶺帶來的沉浸式視覺體驗裝置《光與云》,玻璃被譽為重塑世界的6項創(chuàng)新之一,藝術家秦嶺用鏡面材質和多棱鏡結合影像在iADC設計博物館中展現(xiàn)光的魅力,全新詮釋了當代玻璃藝術,讓我們對玻璃這個特別的材質有了全新的理解。
同時,藝術家David Keohane在此設置了互動感應裝置《時空愛》,模擬了22弦豎琴的演奏效果,當人們進入感應區(qū)域,對應的豎琴音符將隨之奏響,就能聽到音階的美妙變化。另一位風格獨特的女性藝術家王帥,她極善于用黑白線條創(chuàng)作另類空間,她在展覽現(xiàn)場進行空間繪畫創(chuàng)作和沉浸式行為表演……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讓觀眾體驗到視覺、聽覺的雙重演繹。
David Keohane作品:《時空愛》
人類對光的理解,隨著時代文明的變化而變化。貝聿銘曾說過:光與空間的結合,使空間變化多端,沒有光的變幻,形態(tài)便失去了生氣,空間便顯得無力。iADC設計博物館另一種“光”多媒體藝術展,開啟我們對世界的多維度視角與思考,讓我們精彩的人生,活在當下,與藝術之光同行。